抗菌药物使用的常见误区
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,以前俗称抗生素,现在统称抗菌药物。抗菌药物是医院中常用的药物,孩子发烧咳嗽时医生也会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合适的抗菌药物,因此抗菌药物被很多患者、家长视为“万能药”,对抗菌药物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,下面我们来谈谈使用抗菌药物的常见误区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“发炎”,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,表现为红、肿、热、痛和功能障碍。炎症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。感染性炎症由病原菌引起,如细菌性肺炎,需用抗菌药物。非感染性炎症如肾炎,虽然含有“炎”字,但并非由病原菌引起,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。平时常所说的消炎药主要是布洛芬、泼尼松、地塞米松等具抗炎作用的药物。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,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,抗菌药物对病毒通常无效。普通感冒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,当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以使用抗菌药物。咳嗽是身体的一种排异反应;腹泻有可能是感染性,也有可能是食物中毒,溃疡性结肠炎、变态反应性结肠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泻,即使感染性也有可能是不同病原菌引起,不可随意选用抗菌药物。当出现感冒、发烧、咳嗽、腹泻等症状时,须经医生诊治为感染性疾病导致且由医生确定选用何种抗菌药物,不可自行服用抗菌药物。首先,当自身免疫力无法抵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性疾病时,只有抗菌药物的治疗才会有很好的疗效,如不使用抗菌药物,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治疗。其次,抗菌药物的治疗需要一定的周期,当使用抗菌药物病情好转时代表该抗菌药物有效,但是并不代表体内的致病菌完全被消灭,擅自停药无法扫清残余致病菌,很可能导致病情反复。症状复发再次用药,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,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。再次,抗菌药物进入体内后会被消除、代谢,当体内的药物浓度不足以抑制或者消除病原菌时,会导致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反复。所以,服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医嘱按时、足量、足疗程服用。由于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误区,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较为严重,抗菌药物滥用最大的危害是产生耐药菌,即由于抗菌药物长期刺激,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,成为耐药菌株,并会遗传给下一代,成为多重耐药菌,即“超级细菌”。常用的抗菌药物无法抑制或消灭耐药菌,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,人类就会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。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,做到使用抗菌药物时:// 不道听途说,如邻居说的好药、特效药,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。
图文:医务科
排版:宣传科